中国纤维检验局关于2017年度学生服质量评估情况的通报
2016年2月23日,《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第178号令)发布施行,两年来,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全国各级纤检机构开展了全国学生服生产企业摸底检查、法规及标准宣贯等工作。2017年度中国纤维检验局对全国学生服质量进行了专项评估,评估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7年学生服质量评估专项行动采取在生产企业和教育机构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检查了全国除海南、西藏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778家企业、785家教育机构的3038批次学生服产品。包括夏装(T恤衫、衬衫、短裤、夏裤、短裙等)和秋冬装(运动装、春秋裤、春秋上衣、羊毛背心、毛呢制服、棉服装等)2类产品。
二、质量评估结果分析
质量评估监测按照企业明示标准进行全项目检验(产品标注的标准明显不适用或未标注标准的,仅考核纤维含量和相关强制性标准涉及的项目),2017年整体合格率为85.91%,不合格的有428批次,主要不合格项有产品标识、纤维含量、耐光色牢度、接缝强力、耐湿摩擦色牢度、绳带、pH值等。
其中,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安全性指标(pH值、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等)不合格的有34批次,pH值指标不合格的最多,有21批次,主要是学生服未经充分水洗或中和所致。总体来看,学生服产品安全性有基本保障,尤其是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与甲醛含量两项较为重要的安全性指标均未检出。
学生服产品质量合格率较高的省份有两种特点:一是企业规模较大,学生服的各项生产工艺流程都较为成熟,规模化、自动化、品牌化程度高,从全国范围来看在20家规模为中型的学生服生产企业抽检的171批次学生服合格率为95.91%,高于平均合格率85.91%,例如天津、上海、浙江等地;二是学生服各项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明确质监、教育部门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监管经费得到财政保障,例如安徽、宁夏、青海等地。
三、相关建议
(一)针对本次质量评估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各地纤维质量监督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做好后处理工作。
(二)教育机构在选择学生服生产企业时,应对其质量保证能力有一定了解,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原辅材料进货验收制度、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标识制度;在采购校服时,一定要将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列入合同中,如执行标准、产品等级、安全类别、纤维成分等技术指标,以便于验货时有据可查。做好学生服进校验收及记录工作,检查其标识是否完整、准确,向生产者或供货商索学生服的质量合格相关证明,防止“问题校服”流入学校,切实维护广大学生的利益。
(三)在使用学生服之前,首先,学生及家长应仔细查看标识,标识标注应包含纤维含量、规格型号、洗涤方法、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厂名厂址、安全类别等方面重要信息;其次,纺织品在印染和后整理加工中要使用多种整理剂或助剂,如加工工艺不当残留多余化学成分,对人体就会造成伤害,在使用前可以闻一闻“气味”,不要使用散发出刺激性异味的产品;最后,使用前先行水洗,以减少面料上残留的甲醛或染料浮色对人体皮肤的影响。
历年学生服抽查情况
多年监督抽查发现的不合格项目主要有:纽扣塑料拉手邻苯超标、pH值超标、水洗尺寸变化率、面料起球、水洗后扭曲率、接缝性能、耐光色牢度等。
不合格指标危害及产生原因
Q1 纽扣塑料拉手邻苯超标问题
(校服领口处纽扣)
(校服拉链塑料拉手)
危害:邻苯迁移性高,很容易从物品中释放,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动物实验表明DBP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啮齿类动物长期摄入该物质可造成生殖和发育障碍。
问题产生的原因:邻苯的主要作用是软化塑料,劣质的拉链、纽扣、绳扣以及其它塑料配件就很容易超标。
Q2 面料pH值超标问题
危害:人体皮肤正常pH值应在5.5至7.0之间,略呈酸性。pH值过高,碱性过大,刺激性增强,容易引起皮肤免疫紊乱,会引发皮炎、皮肤瘙痒等症状。
问题产生的原因:面料在染整过程中,多数纺织助剂要在强酸性或者强碱性的条件下进行作用。而且,应用纤维本身的特性(像纤维素纤维如棉、麻耐碱不耐酸,蛋白类纤维如羊毛、丝耐酸不耐碱)加入酸碱试剂,进行除杂,或交联整理等。其实面料在最后出厂时必须要求pH值达到接近中性,但是有些工厂为了生产产率,整理时加快车速,缩短工艺时间或者直接用些快过期的低廉中和试剂等,中和不彻底,最终造成酸碱超标。
Q3 衣物刺鼻异味问题
危害:异味主要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芳香烃气味、鱼腥味等。闻起来会感觉不适,出现恶心、头晕、胸闷等症状。
问题产生的原因:霉味主要是由微生物新陈代谢物产生的。纺织过程中使用含有汽油、柴油、煤油等矿物油的润滑剂以及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纺织品助剂,像鱼腥臭味主要是由纺织品经树脂整理后产生的副产物三甲胺的气味。
Q4 面料起球问题
涤棉材质,因为涤纶纤维的强度高于棉,摩擦过程中,面料表面上的纤维端头太多、抱合力差,通过摩擦之后,端头纠缠在一起形成毛球。
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廉价的原料,质量不好;
2. 成纱过程中工艺设计不合理,如纱线的捻度过少;
3. 面料后整理程中面料同设备之间发生摩擦,导致擦伤;
4. 一些助剂的添加,顾此失彼。
起球倒是没什么危害,主要是美观。不过想想,要是孩子们穿的全是起球的校服,肯定也不会很舒服的。
Q5 面料摩擦色牢度问题
面料摩擦色牢度做为一个最基础的衡量指标。这个测试很简单,摩擦后颜色从其表面转移到测试白布上,考察白棉布的沾色情况,分为干态摩擦和湿态摩擦。
问题产生的原因:
1. 未固着染料残留,比如像廉价染料自身的结构与特性;染色工艺(如染深色时,所用的染料浓度较高)及染色后皂洗,固色处理流程缩短时间。
2. 过量的染料并不能与纤维结合,只能在织物表面堆积而形成浮色。部分染色的纤维在摩擦时发生断裂,形成微小的有色纤维颗粒并被转移到摩擦织物上,造成沾色。
Q6 袖笼缝接缝强力问题
问题产生的原因:
1. 纤维同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纤维化学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化学损伤,导致强力下降;
2. 面料在织造、染整加工过程中,各种物理拉伸作用导致的强力下降。
Q7 面料纤维成分问题
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规模生产企业为了中标开出低价条件,以低质面料、粗糙做工赶制订单,导致一些地方学生校服的招投标陷入“低价低质”的怪圈。
我们了解到,校服一般会把涤纶的成分加上去,来降低棉的含量。这样就难怪孩子总说穿着闷、家长抱怨透气性差了。
BACL 服务优势
BACL,总部位于美国硅谷,是全球化、综合性的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目前分别在美国、深圳、东莞、厦门等地设有理化测试实验室,并获得UKAS,CNAS,CPSC, CMA等多个权威机构的认可,服务范围包括:鞋类、玩具、纺织、服装、皮革、饰品、杂货、食品接触材料、化妆品及电子电器产品等,助力企业完成从原材料到成品整个产业链的精准把控。如对更多关于产品的理化测试感兴趣,欢迎联系我们!